病症名。一名食复。因病后饮食不节,脾虚气弱所致。《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自愈。”《广温热论》:“若因饱食
出《黄帝内经太素》。即合谷刺,见该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即小儿热厥,详小儿厥证、小儿热厥条。
【介绍】:见何曾条。
即转筋。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新广药对》3卷,已佚。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生地黄、熟地黄各一斤,牛膝(酒浸)三两,石斛、枳壳(麸炒)、防风各四两,杏仁(去皮尖,麸炒黄,研去油)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食前温酒吞下或米汤
书名。原卷数不详,现存3卷。明代作品,撰人佚名。刊于1567年。本书分类节录《素问》与《灵枢》二书中有关“始生”(意为最早产生)的原文,作了某些分类,但体裁较为零乱,且未加注释。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