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钢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清稍次于寒,温稍次于热。即偏于寒性的病证,可用温性的方药治疗。
病名。亦称疟后黄。指患疟疾所致的发黄。即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贫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疟黄者,面色萎黄,憎寒壮热,头痛不止,口干多渴,四肢羸瘦,不能饮食,或好或恶,进退不定。”治宜截疟为先,如恒山
出《本草图经》。为旋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一。即下搭手。见该条。
润燥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或温燥表证的方法。燥气通于肺,燥邪初感,肺失清肃,肺津不能输布,故宜轻宣润燥。轻宣有轻浮表散的意思。根据燥邪有温凉之别,用药各有不同,凉燥犯肺表现为头痛恶寒、咳嗽鼻塞、咽干口燥
见《中药志》。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出《五十朋赋》。指怀孕之始。
病名。指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所致的疾患。《华氏中藏经·阴阳否格论》:“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生其疸也,其色黄赤,皆起于阳极也;阴走于下则冰,肾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发于阴极也。疸为黄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胞宫。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