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汗

阳汗

证名。指热汗。《景岳全书·杂证谟》:“阳汗者,热汗也。……阳证自汗盗汗者,但察其脉证有火,或夜热烦渴,或便热喜冷之类,皆阳盛阴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为第一,保阴煎亦妙。其或阴分虽有微火而不甚者,宜一阴煎加减一阴煎之类主之。其有心火不宁,烦躁出汗者,宜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生脉散之类主之。又有本非阴虚,止因内火熏蒸,血热多汗者,宜正气汤黄芩芍药汤清化饮之类主之。”参热汗条。

猜你喜欢

  • 偏脑疽

    病名。为脑疽生于项后偏旁者。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偏对口。

  • 筋脉拘急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伸屈不利。多因阴血耗伤,外邪乘袭,筋脉失养所致。参见筋挛、筋急条。

  • 羞明畏日

    证名。见《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 胆实

    证候名。多由湿热壅盛、胆失疏泄所引起。症见胁下胀痛,往来寒热,口苦口干,头痛甚,或目锐眥痛,大便秘或干结,或发黄疸,舌红苔黄,脉弦数。《中藏经》:“胆实则热,精神不守。”《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

  • 心嘈

    证名。嘈杂的俗称。《杂病源流犀烛·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嘈杂者,即心嘈。”详嘈杂条。

  • 子午流注针经

    书名。3卷。约12世纪初金·何若愚撰。金·阎明广注。卷上为流注指微赋、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书中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不同的日时干

  • 滇橄榄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庵摩勒之别名,详该条。

  • 蝎的异体字。参见蝎虎痧条。

  • 气化不利

    又称气化无权。指由于阳气不足,不能使体内生化机能畅旺,而致消化、吸收不良,影响气、血、精、液等的化生和体液代谢产物的排除。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机能障碍,致痰饮内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其

  • 谷气

    ①又称水谷之气。泛指饮食营养。《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②山谷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谷气通于脾。”王冰注:“谷空虚,脾受纳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