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灵枢·五变》。漉,如水滤过之意。漉汗,指汗出淋漓的症状。
①肓膜。《素问·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②心下膈上的部位。参见膏肓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即着噤。见《幼幼新书》卷五。详着噤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疣。详干日疮条。
病证名。《幼幼新书》卷二十引《玉诀》盗汗虚热歌:“盗汗频频气受伤,藏中虚热小便黄;夜间发热无时节,颊赤唇干口有疮。”治当先退热,次调气,后和脏腑。
四海之一。指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是髓液汇集之处,因称。其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穴位,上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下在风府,其证候:“髓海有余,则轻颈多力,自过其度;髓
即导法。详该条。
古典气功专著,一般认为系晚唐人作品。《云笈七签》中务成子注本分三十六章,七言韵文427句,计2986字。本书结合了五脏六腑,百脉关窍皆有神的思想,根据其功能、部位、虚拟的色、气、形象、譬喻、五行位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