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杓指》卷二:“此症因风寒而起,肿大如李,头不能下视,气塞不通,寸关之脉浮紧,肺胃之症也。”治宜温散寒邪。参见风寒乳蛾条。
见《中医方药学》。为大戟科植物黑面树Breynia fruticosa(L.)Hook.f.的根。微苦、涩,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止痛。①治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尿路结石,白浊,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地理学家,兼通医药。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仁宗时任光禄卿直秘阁。1057年(嘉祐二年)奉命与林亿、苏颂、张洞等以《开宝本草》为蓝本,参校诸家本草校正补注本草
病名。又名注夏。①指有明显夏令季节发病的一种病证。见《丹溪心法》卷一。《时病论》:“疰夏者,每逢春夏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痛,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治宜益气阴,消暑热。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阴痒。详该条。
足部踝骨以下各骨的统称。包括跗骨、跖骨、趾骨。详各条。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阳是指体内各种功能的活动,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具有物质性的东西;稚阳稚阴是指小儿在功能活动和物质基础上均未臻完善。《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闫季忠在
【介绍】:元代医家。字裕生,号启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于小儿科,尤精痘疹病。《钱塘县志》载有其治验数则。所著有《痘疹启微》、《本草类要》、《素问集解》,均佚。
同心阳虚。详该条。
【生卒】:1877~1962年【介绍】:现代医家。四川奉节人。早年学习文学,后改习医学,从二十多岁开始行医,有较丰富的医疗经验。解放后,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