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之一。用清心火、利小便药物治疗心火炽盛的方法。如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或溲时热痛,用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甘草梢或导赤散等。
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夏季开始的节气。《灵枢·九针论》:“左手应立夏。”古人喻人之形体与气节相应,左手关节与立夏相应。
书名。见《明史·方技》。明·吕复撰。已佚。
病证名。帷通帏,亦作眦帏赤烂。《审视瑶函》:“此症专言眦之赤烂。”详眦赤烂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即齿迟。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青黛、杏仁(以牡蛎粉炒)各一两。为细末,研匀,黄蜡化和,作三十饼,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湿纸包,煨香嚼食,粥饮送下,日三次。治肺热咯血。
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肝阳上亢,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肢体麻木或震颤等症,用牡蛎、生龙骨、生石决明、真珠母、磁石、代赭石等质重镇坠的药物以收敛虚阳。本法常与平肝、滋阴等法同用。
腋窝中的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腋下毛美。”
证名。指因酒伤所致的哮喘。属虚哮范畴。《类证治裁》卷二:“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酒哮,加柞木三钱。”参见虚哮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