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黑子

面黑子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又名黑痣黑子。由肾经气滞皮肤而成。多发于面部。呈黑褐色之扁平隆起,散在分部,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有时表面可生硬毛;对生长迅速,或突然增大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有恶变可能。一般不需治疗。如生长在易受磨擦部位而逐渐扩大,颜色变深者,可外点水晶膏。相当于色素痣或毛痣。

猜你喜欢

  • 石濡

    出《名医别录》。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 陷谷

    经穴名。代号ST43。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陷骨。输(木)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或于内庭穴上2寸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

  • 透表

    即透邪。详该条。

  • 狭叶醉鱼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 痉书

    见伤寒论条辨条。

  • 小辫儿

    见《中药材手册》。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 海泉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全》。位于舌系带中点处。主治呕吐,重舌肿胀,呃逆,喉闭,腹泻,消渴等。点刺出血(图114)。图114

  • 产乳

    ①《备急千金要方》指分娩。②病名。指临产时忽然晕厥。

  • 水洗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状如钱形,大小如钱孔,疮头白里黑靥,汁出中硬。治见疔疮条。

  • 牛刺犁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