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熟地黄一斤,肉苁蓉(酒浸)、麦门冬、牛膝(酒浸)、五味子、巴戟天、炙甘草各八两,茯神(去木)、炮姜各五两,杜仲三两(姜汁淹,炒断)。为末,每服二钱,空腹温酒送下,日二、三次
【介绍】:见卫汛条。
①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与阳明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广明之下,名曰太阴”。本经多血少气。因位于三阴经的最表层,故有“太阴为开”之说。②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指舒缓软弱的微弦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
瘰疬的一种。见《外科正宗》卷二。多由忧愁思虑,暴怒伤肝而致。症为颈旁生核,质较硬,大小不等,常伴寒热,每遇劳、怒时加重。治宜清肝解郁,用柴胡清肝汤;病久体虚者用益气养荣汤。
掌(或跖)与指(或趾)的阴面皮色较白,称白肉,阳面生毫毛的部位皮色较深,称赤肉。赤肉与白肉的分界处,称赤白肉际。《针灸甲乙经》:“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
①道家养生术语。①指人工炼造的可以服食的丹药。《隋书》:“金丹玉液,长生之事,历代糜费,不可胜纪。”②指唾液。道家认为,吞饮玉液,可以长生。②经外奇穴金津玉液穴之一。见金津玉液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连翘薄荷饮,见该条。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方。前胡、甘草、半夏、芍药各二两,黄芩、当归、人参、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竹叶一升。为粗末,水煎,分四次服。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②《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
出《名医别录》。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