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颠簸法

颠簸法

推拿方法名。病人俯伏,取膝肘或膝掌体位,并加大肘膝间的距离,充分暴露下腹。先作腹部按摩,使病人适应操作,然后双手合抱或平行置于病人腹下,托起腹部,再予突然放松,反复进行,逐渐加大幅度。重点在脐部或脐下区。如果腹胀明显,可将腹部左右摇晃。一般约5分钟左右休息片刻,至少要连续进行三次。用力大小,应达到使扭转肠系膜放松,和刺激肠恢复蠕动功能为宜。初作时患者多大声呼痛,通常在1~2次颠簸后有轻快感,整复后患者疲劳入睡,应注意变化,以防潜伏休克。《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第九》“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自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如此二七度止。”本法适用于全身情况尚好、血压、脉搏基本正常的早期肠扭转以及无腹膜刺激,无X线禁忌征象,或经初步手法治疗有明显好转的肠扭转患者。

猜你喜欢

  • 发乳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三。又名乳发,俗称脱壳乳痈。本病为乳痈之严重者。溃则皮肉尽腐,迅速扩大,如治疗不当,易伤囊隔,终成漏症,久不收口。证治见乳痈条。

  • 术汤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白术汤第一方,见白术汤条。

  • 至而不至

    运气学说术语。《素问·六微旨大论》:“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指时令已至而岁气未至,这种情况一般都发生于岁运不及之年,如王冰注:“假令……乙丑岁气不足,于甲子岁当至之期,后时而至也。”

  • 锐毒

    病名。即右耳后一寸三分高骨处之有头疽。见《外科正宗》卷一。又名耳后发、耳后疽、耳后疮、发颐、参发颐、耳后毒。证同夭疽。治法参见有头疽条。

  • 沙图穆苏

    【介绍】:元代医家。原名萨里弥实,蒙古族。精通医术,擅长内、妇科。惟幼科用药,或嫌峻利。撰有《瑞竹堂经验方》。

  • 栝蒌瞿麦丸

    《金匮要略》方。天花粉二两,茯苓、山药各三两,炮附子一枚,瞿麦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治下焦阳虚,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腹中冷

  • 腰软

    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四。自觉腰部软弱无力。因于湿袭经络者,宜肾着汤、渗湿汤;风袭腰背者,宜牛膝酒;房室过度、肾阴不足者,宜八味丸、补髓丹、煨肾丸等;肾虚风袭者,宜安肾丸等方。参见腰痛条。

  • 司气

    运气术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司,主司;气,五运之气或三阴三阳六气。司气,主司岁运的五运六气。

  • 迟缓声

    听声知病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语短声迟缓,肠鸣泄泻频。嘎声多不响,风热肺家因。

  • 王琢崖

    【介绍】:见王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