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肝气虚或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的胁痛。《医学入门·胁痛》:“虚者,肝血虚也,痛则悠悠不止,耳目喷,善恐如人将捕,五物汤加柴胡梢,或五积散去麻黄加青木香、青皮。”《金匮翼·肝虚胁痛》:“肝虚者,
即切脉。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夜间小便不禁而遗尿者。《古今医统》:“小儿遗尿者,此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遗尿也,又有尿来者,亦由膀胱冷。夜属阴,小便不禁,胞里自出,谓之尿来也。”治法参小儿遗尿条。
病名,结胸之一,指痰热互结心下,按之则痛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参结胸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为末,每服五钱,加砂仁末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治结阴便血,腹痛不已。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凉粉藤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邓雄勋《眼科启明》卷下。属迎风流泪,详该条。
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此外舌瘖系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此喉咽声音如故。详见舌瘖条。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
①体表部位名。头发的边际处。其中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前发际;项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后发际。《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②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小儿风痫者,先屈手指如数物乃
①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素问·阴阳离合论》:“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②指暗处。《素问·至真要大论》:“阴处反明”。③指前阴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