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问遗篇条。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医家。继唐·刘禹锡撰《传信方》之后,撰有《续传信方》十卷,佚。又撰有《婴孩方》10卷(见《宋史·艺文志》)。
婴儿出生数日后阴道出血,血量不多,仅足点染尿布,类似成人月经,而无其他症状者,一般不须治疗,数日即愈。
出《素问·气穴论》。胸两旁的十二个穴位。详膺俞条。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又名卒中。详见卒中①。
【介绍】:宋代眼科医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治目疾,尤长于针拨内障。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大黄、赤石脂、煅石膏各等分。为末,先挑破患处,然后掺药。治伤损敷药后起泡者。
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即胆囊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