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鼓胀

鼓胀

病证名。①腹皮绷急如鼓,中满膨胀疾患的统称。《灵枢·水胀》:鼓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后世文献,鼓、臌相通,鼓胀亦作臌胀。《医林绳墨》卷五:“臌胀者,如鼓之形,外坚中空,击之有声,按之有形,皮肉之急胀,脾肺之大病也。”鼓胀亦泛称蠱胀。《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水肿臌胀》:“许学士云,脐腹四肢悉肿者为水,但腹胀四肢不甚肿为蠱,……腹皮胀急而光,内空空然如鼓,是矣。俗知谓之蠱胀。”病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亦有由癥瘕积块发展而成。因病因及证候不同,有气鼓血鼓水鼓虫鼓、食鼓等区分。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详各条。②指气胀。《医碥》卷三:“气胀又名鼓胀,此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鼓也。”详气胀条。③指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单腹胀者,名为鼓胀。”详单腹胀条。

猜你喜欢

  • 封眼法

    眼科金针开内障术后覆盖患眼的方法。《银海精微》主张开金针术后,患眼用湿纸层层封固。《审视瑶函》记载了在拨内障手法步骤完毕后,用芙蓉叶末加井水和匀敷贴患眼。此法现已不用。

  • 简明中医妇科学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编。本书分总论、各论两篇,分别介绍妇科学的基本知识、简史,以及调经、带下、孕育、胎前、临产、产后、乳病及杂病等内容,论析辨证和治疗较为简要。1959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清热镇惊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柴胡、薄荷、麦门冬、栀子、黄连、龙胆草、茯神、钩藤、甘草、木通、灯心、竹叶。水煎,调朱砂末服。治小儿急惊,壮热烦急,面红唇赤,痰壅气促,牙关紧急,二便秘涩,脉洪数

  • 京门

    经穴名。代号GB25。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另说“一头齐神阙,一头齐命门,折中是穴”(《循经考穴编》

  • 保寿粹和馆

    宋代保健机构。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

  • 痢疾罐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 滋养肝肾

    ①治疗肝肾阴虚的方法。病人表现头晕、面红升火、眼花耳鸣、腰部痠痛、咽干、夜卧不安,或有盗汗、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用杞菊地黄丸。②是滋肾阴以润养肝阴的方法,即滋水涵木法。见滋水涵木条。

  •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

    【生卒】:708~833【介绍】:唐代杰出的藏族医学家。公元708年,出生在西藏堆龙德庆地区。曾任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对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曾多次到祖国内地和印度等邻近国家和地区学习医学,集

  • 寒喘丸

    经验方。见《江西中医药》1956.2。砒石二份,豆豉十七份,江米粉一份。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0.09~0.15克,夏季停服。治寒喘。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紫金丹加味而来。

  • 绝生

    出《脉经》。即绝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