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衄

鼻衄

病证名。又名衄血鼻沥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因肺热上壅所致者,症见鼻衄鼻干,咳呛少痰。宜清泻肺热,用桑丹泻白散加减。因胃热薰蒸所致者,有鼻衄鼻干,兼口臭烦渴等症。宜清解胃热,用玉女煎加减。因肝火偏旺所致者,鼻衄而头痛眩晕目赤善怒,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于下,阳浮于上而鼻衄者,症见六脉浮大无力,两尺尤弱。宜引火归元,潜镇浮阳,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因肺肾阴虚所致者,鼻衄而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脉细数。宜滋养肺肾,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有因外伤所致者,宜用棉片蘸药塞鼻止血。因热性疾病或鼻部癌症等所致者,当先治其主要疾病。凡鼻衄皆可用棉片蘸药入鼻内止血,亦可用蒲黄血竭等为末,置入鼻内止血。

猜你喜欢

  • 肘后备急方

    方书名。简称《肘后备急方》。8卷。晋·葛洪撰。约成书于三世纪。本书是作者将其所撰《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最初名《肘后救卒(一作卒救)方》,后

  • 栀子柴胡汤

    《症因脉治》卷三方。栀子、柴胡、黄芩、竹茹、知母、甘草。水煎服。治少旧余热未尽而致的不得卧。

  • 卧胎

    病名。即胎不长。《济阴要略》:“按荫胎者,由于妊母体质素怯,胎失其养,荫而不长,一名卧胎。”参见胎不长条。

  • 铁脚蜈蚣根

    见《江西草药》。为海金沙根之别名。详该条。铃兰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又名草玉铃、香水花、草寸香、鹿铃草。为百合科植物铃兰Convallaria keiskei Miq.的全草。分布东北及河北、山西、山

  • 察舌辨证新法

    舌诊著作。1卷。清末刘恒瑞撰。本书论述舌苔原理、看舌八法,在病理舌苔中着重阐析黄、白、黑苔,内容比较简要。初刊于《医学扶轮报》,解放后与《临床验舌法》合刊出版。

  • 土薄荷

    见《泉州青草药》。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

  • 穿鱼柳

    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详该条。

  • 母病及子

    五行学说术语。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如肝木为母,心火为子,肝阳上亢,可发展为心火亢盛;又如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胃虚弱,也可累及肺气不足。

  • 病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障,遮蔽也。”指障碍视力之眼疾。一般将其归纳为外障、内障两大类。外障在睛外遮暗;内障在睛里昏暗。详外障、内障条。

  • 坠娠

    即小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