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丹痧,详该条。
【介绍】:见卢复条。
【介绍】: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劳伤血气,热乘虚而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①泛指耳窍中流脓者。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此外,又把其脓带白色者名缠耳;脓带青色者名震耳;脓
书名。1卷。清·潘蔚撰。刊于1877年。分调经、安胎、临产及产后四节。论述简要,内容比较切于实用。本书收入《园医学六种》中。
又名脚踏莲花生、踏盐生、踹地生、倒生、颠倒、逆生、逆产。属臀足位分娩。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木香、石三棱、京三棱、鸡爪三棱、青皮、陈皮各五钱,槟榔、肉豆蔻各一两,硇砂三钱。为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空腹、睡前服。治五脏痃癖气块。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即合阴阳。见《陶朱公致富全书·卫生至要》。详和阴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