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藜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疳鼻。”详鼻疳疮条。
指脉管。《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详脉条。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突然惊骇,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中药志》。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仁术便览》卷四。即悬痈。详该条。
见《本草便读》。为沙苑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参见黄肠条。
【介绍】:清医家。字浩川。广东南海人。嘉庆十年(1805年)经商澳门,习得种牛痘之法,自身试之并及亲友,均无不验,乃于会馆专司其事,历十余年。后将种痘方法详加记述,纂为《引痘略》(1817年)。为我国
治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表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用药如杏仁、陈皮、苏叶、半夏、枳壳、前胡、桔梗等,代表方如杏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