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七死脉

七死脉

亦称七怪脉。详七怪脉。

猜你喜欢

  • 伤科精义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

  • 人定

    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

  • 楮桃

    见《本草纲目》。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 川参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脚心痈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涌泉疽。见该条。

  • 胃火呕吐

    证名。指饮食厚味,恼怒忧思,酿热化火所致的呕吐。《症因脉治·呕吐论》:“胃火呕吐之症,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口中干渴,二便阻涩。……胃火呕吐之治,胃火旺,家秘清胃汤合栀连平胃散、

  • 湿剂

    十剂之一。用濡润滋养药物组成,具有解除津液干枯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湿可去枯。”“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

  • 山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属用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见《银海精微》。又名艮廓、艮山廓、会阴廓。①《审视瑶函》:“以(气)轮上血脉丝络为凭”;“艮位东北,络通三焦,脏配命门”。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认为

  • 脾胃湿热

    证候名。湿热内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脾湿胃热互相郁蒸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呕恶、厌恶油腻、体倦身重、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 胎风眼弦赤

    病名。又名风弦赤烂、胎风赤烂。新生儿或婴儿眼弦赤烂。多因胎毒或由脾胃蕴积湿热,复感风邪,风与湿相搏,结于眼弦而发,或由椒疮涩痒揉擦太过而致睑缘糜烂,胶粘。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湿重用除湿汤;热毒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