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6卷。清·齐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兼有医案、医论。卷1~2阐述六经辨证,分经治病;卷3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卷4~5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卷6为妇、外、儿科治案。本书记录了齐氏的学
病名。指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一。即油灰指甲,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4卷。清·黄元御撰。刊于1753年。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的药物159种(目录末记为161种),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及用法。书
病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忽然不语者,谓之哑胎。”参见子瘖条。
①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药物味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酸味的多含有
病名。①亦作肾痟、下消。《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肾痛也。”即下消,详见该条。②指强中。《张氏医通·杂门》:“肾消之病,古曰强中,又名内消。”详强中条。
出《本草纲目》。为亚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圆而小,疮口内有油者。治同疔疮。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少阴之正。即手少阴心经别行之正经。《灵枢·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从手少阴心经分出,在腋窝下两筋间处进入胸腔,属于心,向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