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气

中气

①泛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②指脾气脾气主升脾虚下陷发生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治疗,补益中气就是补脾和升提下陷的脾气。③运气术语。指中见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类经》:“中气,中见之气也。如少阳厥阴互为中气,阳明太阴互为中气,太阳少阴互为中气,以其相为表里,故其气互通也。”④病证名。类中风类型之一。即气中。《证治要诀》卷一:“中气因内伤气逆为病,痰湿昏塞,牙关紧急,但七情皆能使人中,因怒而中尤多。中气之状,大略与中风同,风与气亦自难辨。”

猜你喜欢

  • 意念。《素问·宣明五气篇》:“脾藏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又“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

  • 喉中生肉

    病名。《本草纲目》食盐、附方:“喉中生肉,绵裹筋头,拄盐揩之,日五六度。”此证喉中生重叠之肉,肿而不痛,日久则有臭气透出。即息肉喉风。详该条。

  • 石湛棠

    【介绍】:见石芾南条。

  • 紫英

    见《本草从新》。为紫菜之别名,详该条。

  • 分水

    经穴别名。《太平圣惠方·九十九》:“分水一穴,在下管下一寸陷者中。”后《针灸大成》等书列作水分穴之别名,见该条。

  • 月脉

    见《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二。指月经。详该条。

  • 益胃

    治疗胃虚的方法。如胃气虚寒则温胃建中;胃阴不足则滋养胃阴。

  • 月白珍珠散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即珍珠散第一方,见珍珠散条。

  • 经行抽搐

    病证名。指经行肢体麻木抽搐,经后即消失。多因血虚与风痰所致。血虚多由素体血虚,营卫失和,筋失所养,症见全身麻木抽搐,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治宜养血和营,佐以舒筋止痉,方用十全大补汤加白僵蚕,钩藤、鸡血藤

  • 猪胆汁导

    导便法之一。用猪胆汁加入醋少量,和匀,灌入肛门内(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适用于病后或老年、新产,因肠胃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体虚不任攻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