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称热泻、火泄、协热自利。《万病回春·泄泻》:“火泻者,腹中痛一阵泻一阵,后去如汤,后重如滞,泻下赤色,小水短赤,烦渴脉数是也。”《医学入门》卷五:“火泻,实火口渴喜冷,痛一阵,泻一阵,肛门焦
《症因脉治》卷一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天南星、半夏、茯苓、枳壳。水煎服。治痰饮胃脘痛,痛而呕恶,吐出痰涎稍减者。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桔梗,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阳明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阳明脉:出中指间,循骨上兼(廉),出臑□□上,奏(凑)(枕),之口。其病:病齿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阳明脉。”
经穴名。代号HT2。出《太平圣惠方》。《医学入门》作青灵泉。属手少阴心经。位于上臂前内侧,平腋前纹头下6寸,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或于少海穴上3寸取穴。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和贵要静脉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乳食不节而致的腹泻。因乳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腹胀肠鸣,疼痛啼叫,口渴尿赤,粪腥臭且夹乳瓣或未消化的食物。治宜和中消滞。用保和丸。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中医按摩疗法》。即抖法。详该条。
肺的寒气移于肾,则肾阳不能蒸水化气,水失节制则泛涌上逆。《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
见《中药材手册》。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