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见《丹溪心法·消渴》。又称肾消、消肾。《医学纲目》卷二十一:“下消者,经谓之肾消。肾消者,饮一溲二,其溲如膏油。”本症多因肾衰不摄所致。主要症候为小便特多,或如膏油,或甜,口渴多饮,面黑耳焦
出汉·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指房事。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指灸疮脱痂后所留遗的瘢痕。《抱朴子·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灸瘢皆灭,面体玉光。”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毛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膝盖骨外侧中点。《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张景岳注:“膝中,言膝外侧骨缝之次。”
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即走马牙疳。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8卷,附录1卷。琉球吴继志撰。约成书于1782年。本书是作者采集琉球群岛的各种草木药物,亲自写生绘图甚至携带实物数百种到福建、北京等地广泛咨询老药工、药农、并经反复鉴定后编写成书,其中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