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卫生宝鉴

卫生宝鉴

  • 卫生宝鉴

    序一序二序三序四序五自启重刊卫生宝鉴后序补刻卫生宝鉴后序卷一春服宣药辨革春服宣药歌无病服药辨古方名实辨承气汤辨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汗多亡阳下多亡阴方成弗约之失卷二灸之不发脱

  • 卫生宝鉴

    综合性医书。24卷,补遗1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为李东垣门人,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学术经验,但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编成。卷1~3为药误永鉴,结合病案,阐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鉴戒;卷

猜你喜欢

  • 吴中秀

    【介绍】:明代医家。字端所。松江(今上海市松江)人。以医术闻名,生平爱好藏书,家有藏书数万卷。撰有《医林统宗》、《伤寒备览》,皆佚。

  • 增损三黄石膏汤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方。石膏八钱,僵蚕(酒炒)、豆豉各三钱,蝉蜕十个,薄荷、黄芩、黄连、黄柏(盐水炒)、栀子、知母各二钱。水煎去渣,入米酒,蜜冷服。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

  • ①皮肤。参皮毛条。②肌肤。《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

  • 下林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下林,穴在上林下一夫。”所指即下巨虚,见该条。

  • 鼻煤

    证名。系指鼻孔色黑如煤。见《疫痧草》卷中。由肺热炽盛、热毒熏灼鼻窍致鼻孔煤黑。症见鼻干、鼻气灼热、鼻翼搧动、鼻孔黑燥、口干欲饮。治宜清热泻火。可选用加减普济消毒饮。若鼻窍出血者,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

  • 黄花菜根

    见《山东中药》。为萱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 淋闷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闷通“闭”。详淋闭条。

  • 病名。亦称痃气。①指腹部两侧筋脉扛起急痛的疾患。《太平圣惠方·治痃癖诸方》:“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名曰痃气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

  • 燥火眩晕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可因岁运加临或时邪感冒所致。症见身热烦躁,口渴引饮,夜卧不宁,头旋眼黑,小便赤涩,脉躁疾。治宜清火润燥。用柴胡清肝饮、清肺汤、竹叶石膏汤等方。参见眩晕条。

  • 元修菜

    见《本草纲目》。为小巢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