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卫生家宝方

卫生家宝方

书名,又名《卫生家宝》。6卷,另有卷首1卷。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1~6分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验方,共43门,880余方。现国内仅存日抄残本(缺卷1及卷6)。

猜你喜欢

  • 医医琐言

    医话著作。2卷。后附《续医医琐言》。清·徐延祚撰。刊于1897年。本书以《内经》、《本经》、仲景著述为本,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撰成此书。上卷列元气、脏腑、针灸、伤寒六经、运气、痘疹等35论;下卷为杂著,或

  • 稚阳稚阴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阳是指体内各种功能的活动,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具有物质性的东西;稚阳稚阴是指小儿在功能活动和物质基础上均未臻完善。《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闫季忠在

  • 内伤痢疾

    病证名。见《慎斋遗书》卷八。《痢证汇参》卷二:“内伤之痢有三。有七情内伤,劳力内伤,饮食内伤。虽属一证,而治各不同。”详见七情痢、劳役痢、饮食内伤痢等条。

  • 女肠

    出《广雅》。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 补肾不如补脾

    治则。见宋·张子刚《鸡峰普济方》。脾肾二脏,一主先天,一主后天。脾是后天生化之源,是人身营养的根本,补益脾气能充分吸收水谷精微,精血得以旺盛,不但肾精得以充养,机体的各种功能也可以保持正常,抵抗病邪的

  • 疔疮走黄

    病证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又名癀走。指疔毒迅速走散入于血分,全身出现高热神昏等症者。多因患疔毒时,正气内虚,或因热毒炽盛,失于调治,使疔毒散入血分,内攻脏腑所致。证见疮顶黑陷,无脓,肿势散漫,

  • 证治指南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 强者写(泻)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实者泻之。对邪气亢盛、正气未虚的病证用攻逐泻下的方药或针刺泻法治疗。

  • 暑湿腹痛

    病证名。指感暑湿阻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暑湿腹痛之症,热令当权,忽尔腹中作痛,肠中作响,痛泻交作。此暑湿霍乱之类也。”多因夏令暑湿之邪,与肠胃水谷,互相混杂,暑热不得发越,食气不得运化所致

  • 肾气不足

    即肾气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