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发际

发际

①体表部位名。头发的边际处。其中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前发际;项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后发际。《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②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小儿风痫者,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类经图翼》定名为发际。主治头风眩晕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针灸疗法入门》所载前发际与本穴同位。③经穴别名。即神庭,见《普济本事方》。

猜你喜欢

  • 儿茶膏

    见《中药材手册》。即儿茶,详该条。

  • 有护场

    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即护场。见该条。

  • 鼻疳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即鼻疳疮。详该条。

  • 颔厌

    经穴名,代号GB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位于鬓发中,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上1/2中点处。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齿痛

  • 统旨清中汤

    《金匮翼》卷六方。黄连、炒栀子各二钱,陈皮、茯苓各一钱半,姜半夏一钱,草豆蔻仁、炙甘草各七分。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治腹痛,二便闭赤,喜冷恶热。

  • 半产下血不止

    病证名。多因堕胎复损胞脉或瘀血残留所致。治宜调补胃气为主。如脾虚者兼见食少纳呆,脘腹饱闷,方用四君子汤加当归、熟地;胃气下陷者,兼见痞满,小腹下坠,方用补中益气汤;因瘀血残留所致者,兼见下血色暗有块,

  • 金疳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金疡。多因肺火亢盛及火邪瘀滞所致。症见白睛上生形如玉粒的小泡样颗粒,周围绕以赤丝。自觉眼部隐涩不爽,畏光流泪。类今之泡性结膜炎。治法:宜清泻肺火,方用桑白皮汤加减。若红

  • 蒺藜蔓

    见《千金翼方》。即蒺藜苗,详该条。

  • 足面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足面,状如粟米,痒极入骨,急隔蒜灸之。

  • 蛀疳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于阴茎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