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调条。
古针具名。指毫针等纤微细小的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见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因风寒湿邪侵入皮肤、经络所致。症见痹痛左右相移,随发随止,歇而复起。《灵枢·周痹》:“愿闻众痹。……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众痹以痛处左右相移
见《湖南药物志》。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宋慈条。
病证名。指病者自我感觉喉中有腥味。又名喉中腥臭。《卫生宝鉴》卷十一:“因劳心过度,肺气有伤,以致气出腥臭,唾涕稠粘,口舌干燥。”临证宜审脉证,随证治疗。
见痈疽神秘灸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