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大良姜

大良姜

药材名称大良姜

拼音Dà Liánɡ Jiānɡ

别名山姜、良姜(《广西中草药》)。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姜科植物高良姜根茎。2~3月采挖根茎,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高良姜,又名:红豆蔻花(《桂海虞衡志》)。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状茎粗壮,淡棕红色。叶几无柄;叶片狭长椭圆形,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叶缘厚膜质具纤毛,下面被疏毛或无毛,叶舌不明显或呈短三角状卵形。顶生疏松圆锥花序,长约30厘米;总苞片线形,长约18厘米,宽约2厘米,外面被短柔毛;小花梗直立,被短柔毛;小苞片狭长圆形,长7~20毫米;花萼筒状,长4~8毫米,3裂;花冠筒状,长约1厘米,裂片3,线状长圆形,长约2厘米,先端兜状;唇瓣匙形,长约2.2厘米,内曲;边缘具缺刻,白色,具浅粉红色纵条纹;侧生退化雄蕊1枚,针状,花药的药隔顶端具尾状附属物,花丝纤细扁形,长约1.5厘米;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柱头略膨大,先端下陷,具缘毛。肉质蒴果,矩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9毫米,花萼宿存,熟时红色。种子1~5枚,芳香。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溪旁及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产广西。

性状干燥根茎呈圆柱状,多分枝,长8~12厘米,径2~3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暗紫色,具纵皱,有波浪形的淡黄色叶痕,形成环节,节间长3~6毫米,根茎下侧有须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皮部占2/3,内皮层明显,维管束星点可见。木部常与皮部分离,色较深。气芳香,味辛辣。

性味《广西中草药》:"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广西中药志》:"温胃,散寒,止痛。治心胃气痛,胃寒冷及伤食吐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备注本植物的果实(红豆蔻)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九牛造

    《中药大辞典》:九牛造药材名称九牛造拼音Jiǔ Niú Zào别名五朵云、九牛七、翻天印(《陕西中草药》),震天雷(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九牛

  • 山羊肉

    《中药大辞典》:山羊肉药材名称山羊肉拼音Shān Yánɡ Ròu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牛科动物青羊的肉。原形态原动物详"山羊血"条。性味甘,热。①《纲目》:&

  • 紫茎

    药材名称紫茎拼音Zǐ Jīnɡ别名帽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紫茎或长柱紫茎的树皮、根或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ewartia sinensis Rehd.et Wils.[S.gemmat

  • 嘉兰

    药材名称嘉兰别名舒筋散、何发来[勐海傣语]来源百合科嘉兰Gloriosa superba L.,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化学成分根状茎含秋水仙碱0.11%左右,N-甲酰去乙酰秋水仙碱,β-光秋水仙

  • 少年红

    药材名称少年红拼音Shào Nián Hó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紫牛科植物少年红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alyxiaefolia Tsiang et C.

  • 狗血

    《中药大辞典》:狗血药材名称狗血拼音Gǒu Xiě出处《别录》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血。性味①《别录》:"味咸,无毒。"②《药对》:"温。"功能主治治虚劳吐血。疔疮

  • 火赤链蛇

    药材名称火赤链蛇拼音Huǒ Chì Liàn Shé别名大赤链、赤链蛇、红斑蛇、赤练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 (Cantor),以全

  • 南蛇藤果

    药材名称南蛇藤果拼音Nán Shé Ténɡ Guǒ别名合欢花、狗葛子、皮猢子、鸦雀食。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白果根

    《中药大辞典》:白果根药材名称白果根拼音Bái Guǒ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银杏种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果"条。化学成分根皮含白果

  • 大叶紫薇

    药材名称大叶紫薇拼音Dà Yè Zǐ Wēi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大叶紫薇的根及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ftroemia speciosa (L.) Pers.[Munchau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