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胁部撑胀满闷。可见于痰饮、心病、肝病等。《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素问·标本病传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蒺藜,详该条。
①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致病可分别引致脾胃、肝胆及下焦大肠、膀胱等脏腑或皮肤筋脉的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长,软短为拘,长为痿。”②温病中的一种。症见发热、头痛、身重而痛、
即白矾,见该条。
证名。又称便脓血、圊脓血。《中藏经》卷上:“小肠实则伤热,热则口生疮,虚则生寒,寒则泄脓血。”泄脓血有因寒因热之别。详便脓血条。
出《盛京通志》。为木贼之别名,详该条。
出清·亟斋居士《达生篇》。指胎产而言。因其为生人之始,故名原生。
即右半身不遂。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参左瘫右痪条。
出《山海经》。为零陵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黄花母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