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风寒外邪侵袭于体表皮毛,内舍于肺,影响肺卫之气的宣通。主要证候有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咳嗽甚则喘促气急、咯痰清稀、头痛、恶寒、微热、无汗,或只觉恶寒而无发热,舌苔薄白,脉浮。多见于风寒感冒,亦可
病名。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聤耳的别名。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又叫内耳疳臭。名称各异,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久病可致耳聋。参见聤耳、耳疳条。
【介绍】:太平天国将领兼医生。广西人,通医理,兼长于祝由。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后,被封为内军师,并弃祝由法而专尚药饵治病法。1852年升任内医监军,1853年升前一军内医,同年封恩赏丞相。后领兵征伐于皖赣
综合性医书。5卷。清·吴楚辑。刊于1795年。此书汇集《内经》等古医书予以选编而成。卷1“内经”、卷2“脉法”、卷3“本草”、卷4“症治”、卷5“医案”。具有“丛书”性质。现存初刻本。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疮潜隐皮肤,钻刺剧痒,搔抓不知痛。治宜内服消风散,外搽绣球丸。类似结节性痒疹。
病名。出《肘后方》卷四。即内伤,详该条。
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此眼初患之时,旧无根基,忽然发动,疼痛如锥刺,睑皮亦如火炙。”即痛如神祟。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大横纹的桡侧边。
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程中原见微细欲绝之脉,突然跳动显露。多属病情危笃,阴阳离决之候。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犀角汤第一方,见犀角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