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字贞庵。浙江嵊县人。长于外科,撰有《外科医镜》一书,其中所述多为其生平关于外症治验,主要记述医治疮疡经验。
脉象不能随着四时气候的改变而相应变化的病脉。《素问·平人气象论》:“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素问·玉机真脏论》:“脉逆四时,为不可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千金藤之别名,详该条。
七方之一。治疗急病及重病的方剂。《儒门事亲》卷一:“急方之说有五,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有汤、散荡涤之急方,盖汤、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有药性有毒之
燥热之邪,伤耗肺津,使肺气不得宣降而发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缠喉难出,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苔薄白而干,脉浮细而数,或右寸独大。常伴潮热、头痛、大便秘结等。治宜轻宣润燥。
①专门治疗骨、关节、软组织及内脏损伤的一门医学分科。元代官方医学增设了“正骨兼金镞科”所以《世医得效方》在卷十八有“正骨兼金镞科”一栏。《医宗金鉴》卷九十:“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②指尺骨
①病名。《外科启玄》卷七:“时时下鲜血不止是也。”又名热漏。即漏症并发明显下血者。②即经漏。详该条。
病证名。①小儿痫证之因惊而发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发作成痫也。”②发搐轻证和重证的混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惊痫者……轻者,但耳热面赤,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犀角汤第一方,见犀角汤条。
【生卒】:1879~1982【介绍】:字文桢,云南昆明人,世代业医,祖籍上海。明末避乱入滇定居,承家学,广集民间秘验,诊余习西医。曾举办中医讲习班,成立神州医学会云南分会,编《神州医学报》。曾将家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