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尿血

尿血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又名溺血溲血。指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者。《医学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尿血,溺窍病也。其原由于肾虚。”尿血与心、肝、肾三经关系较为密切。其症属心肝火盛者,可伴见虚烦不眠,舌咽作痛,少腹胀满,胁肋刺痛,口苦耳聋等。治以清热为主,用导赤散、清肠汤、龙胆泻肝汤等。倘火盛伤阴小便赤带血,目眩耳鸣,腰腿酸软,舌质红,脉弦细数者,宜滋阴清火,凉血止血,方用保阴煎知柏地黄丸小蓟饮子。亦有日久导致脾肾气虚,尿血淡红,面色萎黄,饮食减少,腰酸肢冷,舌质淡,脉虚软者,宜健脾补肾益气摄血,用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等方。本证可见于肾结核、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某些血液病等病。

猜你喜欢

  • 隐曲

    ①指心情抑郁。《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王冰注:“隐曲,隐蔽委曲之事也。”②指大小便。《素问·阴阳别论》:“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王冰注:“隐曲,谓

  • 郁热失血

    证名。《金匮翼·诸血统论》:“郁热失血者,寒邪在表,闭热于经,血为热迫,而溢于络外也。勿用止血之药,但疏其表,郁热得舒,血亦自止。……若肺气已虚,客热不去,咳嗽咽干,吐血嗽血者,宜以甘润养血为主,而以

  • 温隐居海上仙方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

  • 胁痛

    证名。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出《素问·缪刺论》。《赤水玄珠》卷四:“胁痛有风寒,有食积,有痰饮,有死血,有虚,有气郁,有火,当分条类析,明别左右施治。”《济生方·胁痛》:“多因疲极嗔怒,悲哀烦恼,谋

  • 杨中倩

    【介绍】:见公孙光条。

  • 血极

    又称脉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详脉极条。

  • 外疝

    病名。又叫横痃。《外科正宗》卷二:“近之生于小腹之下,阴毛之旁结肿名曰横痃,又名外疝是也。”见横痃条。

  • 五善

    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太平圣惠方》:“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溃肿消,脓色鲜而不臭,三善也;神采精明,语声清朗,四善也;体气和平,五善也。”疮疡患者见者为顺证,易治易愈。

  • 落脐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污染而成之疮。治疗同一般疮疡处理。又称脐漏,见该条。

  • 错语

    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因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