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莓

山莓

药材名称山莓

拼音Shān Méi

别名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广东]、刺葫芦、吊杆泡、薅秧泡、黄莓、大麦泡、猪母泡、高脚泡

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以根和叶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自春至秋可采叶,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落叶小灌木,高1~2米。茎直立,具基出枝条;小枝红棕色,仅幼时被有柔毛,老则脱落,散生稍弯皮刺。单叶互生,具长柄,有时较叶片长,与中脉均有小钩刺;托叶贴生叶柄上;叶片卵形,长3~9厘米,宽2~5毫米,不裂或3浅裂,有不整齐重锯齿,先端尖,基部浅心形或平截,基脉3条,两面被毛。春季小枝上开花,1或数朵聚生于叶的对面;花梗长不及1厘米,疏被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端尖,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冠白色,直径约3厘米;花瓣5,长椭圆形,端尖;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生于一隆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径约1.2厘米,鲜红色。

生境分部生于阳坡草地、溪边、灌丛以及村落附近。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和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酚性成分及皂甙。

性味根:苦、涩,平;叶:苦,凉。

功能主治根:活血,止血,祛风利湿。用于吐血,便血,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叶:消肿解毒。外用治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广东土牛膝

    《中药大辞典》:广东土牛膝药材名称广东土牛膝拼音Guǎnɡ Dōnɡ Tǔ Niú Xī别名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须公、六月霜(《生草药性备要》),白须公(《本草求原》),牛舌大黄、小罗伞(《

  • 打米花

    《中药大辞典》:打米花药材名称打米花拼音Dǎ Mǐ Huā别名马郎花、白花藤(《贵州民间药物》),小元宝(《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翼萼藤的根或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

  • 秋葡萄茎

    药材名称秋葡萄茎拼音Qiū Pú Tɑo Jīnɡ别名扁担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的茎或茎中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romanetii Roman.采收和储藏:秋、冬季割取茎

  • 凤尾贯众

    《中药大辞典》:凤尾贯众药材名称凤尾贯众拼音Fènɡ Wěi Guàn Zhònɡ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刺叶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猩猩花

    药材名称猩猩花拼音Xīnɡ Xinɡ Huā别名风铃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金铃花的叶或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utilon striatum Dickson采收和储藏:叶,全年均可采,鲜用

  • 羊屎条根

    《中药大辞典》:羊屎条根药材名称羊屎条根拼音Yánɡ Shǐ Tiáo Gēn别名羊奶根(《分类草药性》),羊食子根(《四川中药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黑汉条之根

  • 天韭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韭药材名称天韭拼音Tiān Jiǔ别名茖韭、山葱、茖葱、鹿耳韭来源百合科葱属植物天韭Allium victorial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性味辛、温。功能主

  • 碧桃干

    《中药大辞典》:碧桃干药材名称碧桃干拼音Bì Táo Gān别名桃枭(《本经》),鬼髑髅(《雷公炮炙论》),桃奴、枭景(《别录》),干桃(《圣惠方》),气桃(《草木便方》),阴桃子

  • 猪肉

    《中药大辞典》:猪肉药材名称猪肉拼音Zhū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肉。原形态猪(《尔雅》),又名:豕(《诗经》),豨(《庄和),豚(《周礼》),彘(《尔雅》)。躯体肥胖,

  • 砂生槐

    《全国中草药汇编》:砂生槐药材名称砂生槐拼音Shā Shēnɡ Huái别名蓟瓦[藏名]来源豆科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 (Wall.)Benth. ex B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