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不居集》卷二十一:“直腹泄,饮食入口,少顷即出。”即直肠泻。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即早晨空腹服药。详空腹服条。
书名。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原刊本已佚,今存本经1920年陆士谔增补注释,名《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书中集录古代重要方剂分为通治方、风门、痹历节门、痿门、厥门等40类,共900余方。徐氏在各
见《四川中药志》。为粉条儿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东汉时期民间医生。其真实姓名不得而知。据载,于市场上悬挂一壶,卖药治病。后世称医生开业行医为“悬壶”,即来源于此。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络脉,见该条。
病证名。因多进膏粱厚味,酒湿辛辣等物,热积肠胃而致。《症因脉治》卷四:“积热泄泻之症,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脉多沉数,或见促结。治宜清肠胃积热,方如黄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牛黄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