怫,通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怫之兆也。”
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经来呕吐。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神门,见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
出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难经》二十四难:“故齿长而枯,……骨先死。”这是说牙齿长而枯槁无泽,是肾之精气已绝的表现。
【介绍】:参见邵三山条。
出《医心方》。为猕猴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痰嗽而喉中有痰鸣声响者。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小儿病易动痰。风盛者,咳嗽必紧,痰不易出;火盛者,痰滑而稠;脾虚者,痰稀而白,或睡中觉有痰响,醒则不觉有痰,此虚痰往来也。”治宜利气化痰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四。①即反胃,亦称胃反。详反胃、胃反条。②指大便溏利,每食必吐之膈症。《医宗己任篇·膈症》:“有一种大便甚利且溏,每食必吐,是名翻胃。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八味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