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隐庵
【介绍】:
见张志聪条。
【介绍】:
见张志聪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详该条。
见《饮片新参》。为罗勒子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亦名求嗣。指不孕妇女要求生育。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可因岁运加临或时邪感冒所致。症见身热烦躁,口渴引饮,夜卧不宁,头旋眼黑,小便赤涩,脉躁疾。治宜清火润燥。用柴胡清肝饮、清肺汤、竹叶石膏汤等方。参见眩晕条。
证名。指以面颧色淡红如妆,游移不定为特征,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危重病证。多因下元虚衰,真阳浮越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常伴见口鼻作衄,或口燥齿浮,足胫逆冷,脉浮大,按之
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与五脏相关系。如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引丹溪秘方。麻子仁、当归、桃仁、生地黄、枳壳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服。治大便不通。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即黄仁。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即精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