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浊病。因浊病有赤浊、白浊之不同,故又称赤白浊或二浊。赤白浊在古代文献中有指小便浑浊者(如《丹溪心法·赤白浊》),后人名为便浊、溺浊、尿浊;有指阴茎口流浊物而小便不浑浊者(如《证治准绳·赤白浊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金钱草30克,石韦、萹蓄、车前子(包煎)各15克,瞿麦、栀子各12克,大黄(后下)、滑石各9克。木通、甘草梢各6克。水煎服。功能清利湿热,消石通淋。治湿热型尿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大戟二钱五分,制皂角三钱,木香二钱,炒黑牵牛子一钱五分,煨甘遂一钱。为细末,用枣肉捣丸,每服三钱,分三次服。第一次葱白煎汤、陈酒送下;第二次莱菔子、砂仁煎汤送下;第三次牛膝、木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冬青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文谟条。
①肥胖人的一种类型。《灵枢·卫气失常》:“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②泛指动物体内脂肪和植物种子内的油质。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彭浩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