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黄

心黄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心黄者,目赤,舌上生疮,心闷喘急,多言无度,或笑或嗔,微微汗出,口干舌短,起卧不安,神思恍惚小便赤难,心下胀满,状如风火,悲哭,手乱捻物者难治。”治法生地黄饮子马牙消散等方。②《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面赤,口张,气喘,多惊,饶睡,手脚烦疼,舌上疮生,心下急闷,不欲饮食,舌缩口干,七八日内必发狂走,即是心黄。”治用柴胡汤并加灸法。参见黄疸有关条。

猜你喜欢

  • 胃怯汗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胃虚汗。详该条。

  • 真火

    即肾阳。详该条。

  • 胯骨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 疟痢纂要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 中风论

    书名。①清·熊芴撰于1821年。1卷。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并附医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②吴锡璜撰。1册。阐述了吴氏对中风病病因和症候的认识,并介绍了各种病

  • 爪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爪黄之病,口苦舌干,身体急强,面目俱黄,行履不得,言语狂乱,四肢疼痛,发即便走。”治用灸烙法,内服瓜蒂散等方。参黄疸有关条。

  • 石留黄

    即硫黄。见该条。

  • 脑长头大

    病证名。指大头畸形。《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小儿脑长头大,囟开不合,臂胫小,不能胜头。”常伴有智力发育不全,视力和听力障碍,约有半数病儿发生惊厥。治以固肾为主,用地黄丸内服;用南星、白蔹为末,醋调,

  • 广肠

    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灵枢·肠胃》:“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证治要诀》:“广肠,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

  • 肝记

    推拿穴位名。即皮罢。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