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两手上举过顶,足尖着地,十指用力张开,然后两手左右分开而下,足跟着地,再推手向前,用力握拳后收回至两腰部。《易筋经》:“掌向上分,足趾拄地,两胁用力,并腿立直,鼻息调匀,目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又名齿漏。多由火郁水亏,阳明气血阻滞所致,或继其它齿牙疾患久不愈而成。症见齿缝出脓血,经久不愈,甚则齿落。《咽喉经验秘传》:“牙漏即牙槽久不愈,缝中出白脓,极难调治
①虚损病。《难经·十四难》:“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医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二:“大麻风,山岚瘴气也。岭南人最多此病,岭以北之淫疮亦大麻类也,递相传染,人皆畏之而恶之,不齿于人类,然有更衣时,触厕缸秽气而成者,有受湿成之者,不治,与治之不得其法,遂至毒冲顶
出《南方草木状》。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是治疗出血证的方法。出血的原因多种,治疗上可分清热止血、祛瘀止血、补气止血等。详见各条。
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为疮疡陷证之一。多见于有头疽生肌收口期。因素体脾肾阳虚,加之患疮疡耗伤气血所致。证见:疮口腐肉脱尽而疮面肉芽色淡,状如镜面,胱白板亮,新肉不生,经久不敛,不知疼痛,伴见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