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风

暑风

病名。①指中暑而兼昏迷搐搦者。《六气感证要义·暑》:“夏月猝倒无知,由于心火暴甚,暑热乘之,名曰暑风。”《增订伤暑全书》卷上:“忽然手足搐挛,厉声呻吟,角弓反张,如中恶状,为暑风。”治宜以温热水化苏合香丸灌之,候其稍甦,即以黄连香薷散羌活煎服。痰盛者,用六和汤星香散等。《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先病热,服表散药后,渐成风病,谵语,狂呼乱走,气力百倍,此亦暑风,与阴风不同,宜解散化痰,不可汗下,宜竹叶石膏汤去参、术加黄连、知母。”本证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种感染发热性疾病伴有中毒性脑病及重症中暑等疾患。②即中暑。《医碥》卷一:“中暑,或名暑风,以与中风相似也。”③指暑月身痒赤肿的一种病证。《证治要诀·伤暑》:“暑月身痒如针刺,间有赤肿处,亦名暑风。末子六和汤和消风散,酒调服。暑风而加以吐泻兼作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贴,加全蝎三个。”

猜你喜欢

  • 术汤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白术汤第一方,见白术汤条。

  • 郑春敷

    【介绍】:南宋医家。早年学医,专心研究妇产诸病,收集诸家有关妇产杂病的论述和有效验方,于1165年(隆兴三年)撰《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2卷。

  • 金子久

    【生卒】:1870~1921【介绍】:清末民初医家。浙江桐乡人。以世医并能融合江、浙时宜治法,用药轻灵著称。民国初在上海开业,名噪南北,从游者甚众。遗有《问松堂医案》、《金子久医案》、《和缓遗风》等医

  • 大贝母

    见《本草正义》。即浙贝母,详该条。

  • 南五加皮

    见《科学的民间药草》。为五加皮之正品,详该条。

  • 妊娠痉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痫。详该条。

  • 外证医案汇编

    书名。4卷。清·余景和撰。刊于1894年。本书收集了清代医家陈学三、薛雪、叶桂等人的外科医案700余则,分为首、项、面、口等13部,共73病证。医案除叙述病情治法外,还注有余氏的案语评论。

  • 产后交肠病

    病名。又名差经。郑玉峰《济阴要旨》:“产后交肠病,又谓之差经,大小便易位而出。干粪结燥不行,方用润肠汤(麻黄、大黄、生地、熟地、升麻、当归尾、桃仁、红花、甘草)治之。如大便溏薄,而从小便出者,宜五苓散

  • 热疖

    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六一。即疖;又夏日所生之小脓肿亦称热疖。见疖条。

  • 曲折处

    即可活动的关节部位。见《江氏伤科学》。参关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