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沉翳内障。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盐肤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尤怡条。
经穴别名。①出《普济方》。即太溪,见该条。②出《太平圣惠方》。即昆仑,见该条。
病证各。指宿食不消,停积而滞的疾患。明·丁风《医方集宜》:“积滞之病,面色萎黄,腹胀浮肿,多睡食少,大便滞涩,小水如油,或吐泻酸臭,皆积之证也。”多由乳食哺养不节,过食生冷、甘肥、坚燥之物,脾胃不能消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审视瑶函》卷三方。羌活、五味子、黄连、当归(酒洗)、升麻各二钱,龙胆草(酒洗)、黄柏(酒炒)、炙甘草、黄芩、赤芍药、柴胡、黄芪各三钱,防风一钱五分,煅石膏二钱五分。为细末,每服五钱,水煎减半,加酒少
①与乱相对。引伸为安定、集中、专一。《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②平、正常。《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③主管、管理、调节。《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素
眼科病证。见《原机启微》。又名赤脉贯目。《审视瑶函》:“目不因火则不病,……赤脉贯目,火益炽也。”症见“或一赤脉,或二、三赤脉,不论粗细多少,但在此边气轮上起,贯到风轮,经过瞳外,接连那边气轮,……非
证名。指头部自觉重坠,或如布带困裹的感觉。出《素问·刺热论》。多因外感湿邪、疫气或湿痰壅阻所致。《证治准绳·头重》:“头重,何因得之?曰:因天之湿淫外着也,因人之湿痰上蒸也,……外着内蒸必壅蔽清道,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