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序疏要
见本经疏证条。
见本经疏证条。
病证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白睛红膜如伞纸者,此气滞血凝热证。”
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见针灸四书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旋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厥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九月之时,故名之曰季秋痹也。”详足厥阴经筋病候条。
皮肉相交处。《灵枢·官针》:“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
宋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
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为精气充足。如果重病或久病,脏气已衰,则出现枯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见《四诊抉微》)。
指用注射药物,主要为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剂的水针疗法。见水针疗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