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之别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详疝条。
经验方。见《皮肤病学》(中山医学院)。雄黄、硼砂各9克,苦参、川椒、百部各15克。水煎,外洗患处。治疥疮,外阴瘙痒;近代也用于念珠菌病。
见《本草纲目》。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开窍。见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介绍】:见王德森条。
病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临床表现外阴奇痒,甚至溃烂疼痛,白带量多呈凝乳样,阴道壁有白色伪膜覆盖,擦掉后可见粘膜发红等症。治疗以阴道局部冲洗上药为主,如用细叶香薷蒸馏液,或一枝黄花(《中草药通讯
病证名。系指牙齿裂开。多由肾虚有火,骨质不固,或因龋齿,外伤等所致。属肾虚者,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