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赤芍药、人参、甘草、酒当归、红花(酒炒)。水煎服。治血不足,疹子色白者。
①见《中药志》。即川木通。②见《中药鉴别手册》。即淮通。各详该条。
皮肤上细小的皱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面多少理。”
病证名。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因胃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胃失和降,不能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因而导致脾不散精津,水津内阻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小便闭涩。治宜健胃利水。用胃苓汤。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苔白而厚,干燥有裂纹的舌象。为里热津伤,如腑结未实者,宜增液缓下(见《伤寒舌鉴》)。
《兰室秘藏·衄血吐血门》方。葛根、羌活各半两,升麻一两,炙甘草二两,白芍药、黄芪各三两。水煎,食后服。治鼻衄出血多,面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出《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即麻疹作痢,详该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一指带下五色俱出。二指带下有五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