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书。罗布增苏勒和木著于十八世纪。主要叙述油剂制作法,兼论温泉疗法及治疗疟疾、梅毒、皮肤病等的方法。现存木刻本。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客忤,口吐青、黄、白沫,水谷挟杂,面色变异,喘息腹痛,反则瘈疭,状如惊痫,眼不上窜,为客忤似痫,治宜镇惊安神《幼科发挥》)。
【介绍】:见缪希雍条。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内伤病因的一类。包括饮食失调和劳倦过度,是内伤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脾胃论》认为“饮食不节则胃病”,“形体劳役则脾病”,并立“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一节,专论饮食劳倦所致的内伤疾病的病理。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山胡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属阴肿证候。陆成一《女界须知》:“肝脉络于阴器,肝旺生风,复由外风引动,则阴户发肿,可用桑叶、菊花、荆芥、防风煎汤熏洗。”
【生卒】:十九世纪初【介绍】:清代医家。字汉峙。会稽(浙江绍兴)人。研究并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撰有《伤寒尚论辨似》、《金匮要略注》等书。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背部,以两乳间距离的1/4(即2寸)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将一角顶置于大椎穴上,底边呈水平,下两角是穴;再将此三角角顶放在上一三角底边中点,其下两角也是穴,如
①经穴名。代号ST9。出《灵枢·本输》。别名天五会、五会。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少阳之会。位于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颈总动脉处。布有颈皮神经及面神经颈支,深层为动脉球,最深层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