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丸

《中国药典》:清气化痰丸

药方名称清气化痰丸

处方黄芩100g瓜蒌仁霜100g半夏(制)150g胆南星150g陈皮100g 苦杏仁100g枳实100g茯苓100g

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以上八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脘满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古今医鉴》卷四:清气化痰丸

药方名称清气化痰丸

处方天南星半夏白矾牙皂(不锉)生姜各60克青皮(麸炒)15克陈皮(去白)30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30克 干葛15克 白茯苓30克 苏子(炒)30克莱菔子(炒)30克瓜蒌仁30克黄连15克黄芩24克海粉21克香附30克神曲(炒)60克麦芽(炒)60克山楂肉30克

制法先将南星、半夏、牙皂、生姜用水浸一宿后,将星、夏、姜锉作粗片,入白矾同煮至南星无白点,去皂不用,余者晒干,与其他药共研细末。再入竹沥、姜汁调,蒸饼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热。治一切痰饮咳嗽,头晕目眩,胸膈痞闷,食积酒积,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后姜汤送下。

气滞,加白豆蔻30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医方考》卷二:清气化痰丸

药方名称清气化痰丸

处方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30克胆南星半夏各45克

制法姜汁为丸,如椒目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肺。治热痰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粘,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每服6~9克,不拘时用白开水送服。

摘录医方考》卷二

猜你喜欢

  • 加减龙荟丸

    《古今医鉴》卷九:加减龙荟丸药方名称加减龙荟丸处方当归1两(酒洗),龙胆草1两(酒洗),栀子仁1两(炒),黄芩1两,大黄5钱(酒蒸),芦荟5钱,青黛5钱,木香2钱半,柴胡5钱,青皮1两,胆星3钱,麝香

  • 安宫散

    《永类钤方》卷十八引郑氏方:安宫散药方名称安宫散处方附子(炮)2钱,阿胶(炒)2钱,五味子2钱,黄耆(炙)2钱,山药2钱,当归2钱,熟地黄2钱,赤芍2钱,木香2钱,甘草(炙)2钱,生姜半两(炒黑),糯

  • 补血顺气药酒

    药方名称补血顺气药酒处方天门冬(去心)4两,麦门冬(去心)4两,怀生地黄半斤,怀熟地黄(肥大沉水,枯朽不用)半斤,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甘州枸杞子(去梗)2两,砂仁7钱,木香5钱,沉香

  • 苏葶定喘丸

    药方名称苏葶定喘丸别名苏葶丸(《医宗金鉴》卷五十三)。处方苦葶苈子(研泥)南苏子(研泥)各等分制法上二味和匀,用枣肉为小丸,阴干,瓷罐盛之。功能主治泻肺定喘。治饮邪攻肺,喘满不得卧,面身水肿,小便不利

  • 养肺去痿丹

    药方名称养肺去痿丹处方金银花9克 生甘草1.5克 生地黄6克麦冬9克紫菀1.5克百部1.5克百合6克款冬花1克 贝母1克白薇1克功能主治治肺痿。咳嗽已久,肤黄肌瘦,毛悴色焦,膈上作痛,气息奄奄。用法用

  • 吊肠丸

    药方名称吊肠丸处方黄柏。功能主治去虫。主痔。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吊肠散"。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秘方》

  • 紫草散

    药方名称紫草散处方钓藤钩子紫草茸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疮疹初生,才作赤点,毒气未得透出皮肤者。用法用量每服1.5~3克,用温酒调下,不拘时服。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 蚕沙饮

    药方名称蚕沙饮处方蚕沙(布包)31g,重楼15g,丹参31g,白鲜皮9g,地肤子6g,蝉蜕6g。功能主治虚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稀疏分布,日晡潮热,多在夜间发生,舌质红,苦薄,脉弦。用法用量水煎服,早

  • 种子大补丸

    药方名称种子大补丸处方人参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杜仲巴戟天沙苑白蒺藜天门冬枸杞子黄柏白茯神白茯苓白术白芍药各120克牛膝当归黑桑椹芡实龙眼肉鹿角胶各150克制法上药为末。用雄鹿血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进食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进食散药方名称进食散处方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草果肉、川乌头(炮),各三个。诃子(煨.去核)五个。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