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清热止血

猜你喜欢

  • 寒湿腹胀

    证名。指感受寒湿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寒湿腹胀之症,身重不温,手足厥冷,腹胀无汗,此寒湿腹胀之症也。”可因气候失常,天冷阴雨,或坐卧卑湿,寒湿袭于腠理,壅闭脉络所致。治宜祛寒化湿为主。身重、

  • 本草思辨录

    药物学著作。4卷。清·周岩撰。刊于1904年。本书主要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立方之义,就128种药物的药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神农本草经》等书是经典,不能轻易改动,并对李时珍、刘若金、邹润安、

  • 治法之一。①指阻塞不通的病证用补益固涩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详塞因塞用条。②外治法之一。即塞法。详该条。

  • 包一虚

    【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字识生。福建上杭人。在上海参加创办中华医药联合会及编辑《神州医药学报》,著有《包氏医宗》。

  • 复溜

    经穴名。代号KI7。出《灵枢·本输》。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经(金)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2寸,当跟腱前缘处。《医学入门》等定本穴于交信之后,《针灸聚英》等定本穴于交信之前

  • 红硇砂

    见《药材资料汇编》。亦称紫硇砂,为硇砂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 针刺补泻法

    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

  • 浮麦

    见《本草纲目》。即浮小麦,详该条。

  • 肾伤

    指肾脏伤损的疾患。《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医学从众录·虚痨》:“肾

  • 久头痛

    病名。指经久不愈的头痛症。《丹溪心法附余·风热门》:“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明医杂著》薛立斋注:“久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乃风毒上攻,有血虚者,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