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枣花翳内障。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
又名鼻液、鼻涕,五液之一。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因鼻窍通于脑,故又有脑渗为涕之说。肺开窍于鼻,故风寒犯肺时,则鼻塞而流涕;若见脓涕,则为寒邪化热;鼻渊(又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鳖甲、五味子、地骨皮。为末,炼蜜为丸,食前盐汤送下。治久咳肺阴虚者。
舌尖白苔,舌根黄苔的舌象。为表里同病,里证多于表证之候。可先解表而后攻里,亦可表里同治(见《伤寒金镜录》)。
出《汉书》。为金橘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山慈姑之别名,详该条。
指针刺时,使针体作左右旋转的一种基本针刺手法。通常以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交替运动,针即呈旋转状。捻转幅度的大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在180°左右的称小幅度捻转;360°以上的称大幅度捻转
推拿手法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使关节作扭转活动的方法。
指无名指,即手第四指。《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或指足第四趾,《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入小指(趾)次指(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