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倪东溟《产宝家传》。古时认为产后宜:一戒怒气,二戒勉强起居,三戒七日内沐浴梳头,四戒早食厚味荤腥。
见《中草药通讯》(1):34,1972。为仙鹤草根芽之别名,详该条。
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详各条。
见《黑龙江中药》。为大叶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两脚部肌肉麻木不适感。见《医学入门·痹风》。《张氏医通·麻木》:“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燎者,二妙加牛膝作丸。不应,少加肉桂。”参见手足麻木、半身麻木条。
病证名。见佚名《双燕草堂眼科》。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五臭之一,腐为水臭,入通于肾,故为肾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类水,……其臭腐。”临床上,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腐臭,或者病人对腐臭有异常的感觉,常是肾经受病的征象。
【介绍】:元代医生。字用和。安徽宣城人。善针灸。
病名。《古今医鉴》卷五:“膈噎者,谓五膈、五噎也。”即噎膈。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人面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