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火
即燥热。详该条。
即燥热。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号瀛泉,又自号无系居士。年轻时曾任博士官职,后弃官,专攻医学。尤精于痘疹,著有《衍庆录》等书,已佚。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徐彪条。
指膻中。在膈上,因其部位近心肺,为宗气发源地,能助心肺输转气血,协调阴阳,使精神愉快,故比喻为臣使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出亟斋居士《达生篇》。即“睡,忍痛,慢临盆”。古人以此六字概述临产时应注意事项。
泛指穴位。《针灸聚英》:“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黄练芽,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感受风邪,四肢缓纵,不能随意运动。《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小儿中风不随者,因风邪中于肢节,客于筋脉。若风挟寒气者,即拘急挛痛;若挟于热者,则缓纵不随。”宜分辨寒热,以疏风通络为治。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三七。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峨参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