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阎诚斋《临产须知评正》。即混元生。详该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欲火上炎引起的吐血、鼻衄。其症吐衄来势急暴,倾吐不止,或兼见厥逆,或汗出,或咳嗽、气喘等。治宜制火以抑其势。选用清化饮、四阴煎、加减一阴煎等方。亦有阴竭于下,火不归
①指足太阳之别。《素问·刺腰痛论》:“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则悲以恐。”张志聪注:“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②指阴维脉。王冰注:“飞阳之脉,是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同身寸之
证名。指筋肉惊惕跳动。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伤寒明理论》卷三:“其于筋惕肉瞤,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
补法之一。用甘润生津益气药,治疗阴虚气弱的方法。如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久病体虚,身有余热,用生脉散、益胃散等。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芦竹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妊娠阴肿。此症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多因脾肾阳虚,温化健运失职,水湿下注,而致外阴浮肿。宜温阳健脾。用安胎顺血散(诃子,水煎温服);外用地肤子、艾叶、防风、透骨草、荆芥、
推拿手法。用力拍打治疗部位。与拍法相似但用力较重。《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
气功术语。指在气功锻炼中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功法。《天隐子·渐门》说:“易有渐卦,道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