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疳胀

疳胀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见丁奚条。

猜你喜欢

  • 白苔

    正常的白苔是胃气所生,薄薄平铺于舌的中部和根部,颗粒均匀,干润适中,舌色如常。病变的白苔主风寒湿邪,主表证,一般证情尚轻;又根据舌苔的厚薄干湿,舌质的红淡以及兼证的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分。

  • 肩毒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泛指肩部之痈疽。

  • 遮护

    解剖学名称。会厌的别名。《喉科金钥》卷上说谛问答:“食下咽,两旁喉管有护,旋开旋,当食而言笑,则上气冲激,今人喷饭,故圣人食不语。”

  • 补脾益气

    又称补中益气。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是补气的基本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目的。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 黄药脂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黄药子,详该条。

  • 气障

    病证名。见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清·撰人不详《异授眼科》:“白睛肿起,多生瘀肉,有泪,或白膜侵睛,名曰气障,其病在肺。”

  • 细辛丸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细辛二两,五味子、熟地黄、生地黄各一两半,人参、茯苓、地骨皮、山药、防风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盐汤送下,日二次。治中风泪出外障。

  • 茯神心木

    见《本草备要》。即茯神木,详该条。

  • 柴胡养营汤

    《温疫论》卷上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天花粉、知母。加姜、枣,水煎服。治温病下后,重亡津液,里症未尽,而表有余热者。

  • 下奶藤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通光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