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佚名《广勤轩遗稿》。系痘疮入眼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见佚名《抄本眼科》。即风火眼。详该条。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杜鹃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即重镇安神。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柏子仁,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见《内外伤辨惑论》。亦称血虚热。指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多由吐衄便血或产后崩漏等失血所致,亦可因饮食劳倦等内伤脾胃,逐渐发展而成。症见肌热面红,燥渴,甚则烦躁,睡卧不安,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等
病名。古人指啼极无声为嗄,即嘶哑。《庄子·庚桑楚》:“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
《古今医鉴》卷四方。白术(土炒)二两,陈皮(去白)、枳实(麸炒)、黄柏(盐炒)各一两,黄连(姜炒)、黄芩(酒炒)、茯苓、炒神曲,山楂肉、香附(醋炒)各五钱,贝母(去心)八钱,炒麦芽、炙甘草各三钱,砂仁
出《海药本草》。即乳香,详该条。